主講人:羅宏康特/【我和我的小鬼們】導演、聞天祥/影評人
時間:11/8晚間十點
地點:信義威秀十二廳
聞天祥開場:「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碰面,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榮獲坎城金棕櫚大獎【我和我的小鬼們】導演羅宏康特,來到我們現場。2005年的時候,台北電影節有辦了一個國際性導演專題,當中有一部法國的鬼片,叫做【回魂】,很少有人知道,其實【回魂】的導演,就是今天所看的這部電影【我和我的小鬼們】的編劇之一,也是剪接師。剛好導演羅宏康特也完成了他的第三部作品【南方失樂園】,一方面也是因為台北電影節而有來到台北,另一方面則是透過【回魂】的導演,我們才能夠邀請到羅宏康特導演,可見其國民外交的重要。」
聞天祥(以下通稱聞):「總之,我們非常開心能夠邀請羅宏康特導演能夠造訪台北,並且在今天跟大家碰面。我們先請導演跟大家說幾句話。」
羅宏康特(以下通稱羅):「感謝大家今天都能夠來到現場,我本身也很高興且驕傲地能夠來到這裡,兩年前因為台北電影節而有來到台北,對台灣的印象非常地好。」
聞:「今天不僅導演有來到現場,就連電影中最聰明的華人學生也有來到現場,我們歡迎黃威。」
(黃威出來跟大家問好)
聞:「謝謝黃威(笑)。那麼先請問導演的是,這部電影是由暢銷小說改編的,那麼導演是先看了這本書,才開始有拍電影的念頭嗎?還是在看到書之前,就已經有這樣的計畫了。」
羅:「其實一開始便寫好了第一版的劇本,原先電影裡面最有問題的學生蘇里曼,計畫是這部電影的主軸,不過我把這個劇本先存放了幾年,直到【南方失樂園】上映的時候,因為有遇到原著小說的作者,才重新開始了這部電影的開拍。當我看到這本書時,對於這本《牆與牆之間》(電影法文原名)相當喜愛,我認為他寫出了許多細節,於是就重新開啟了拍攝這部電影的計畫。而作者本身,因為也當過了十年的老師,當初在寫這本書的時候,每一夜他都會紀錄每天的生活,所以電影的時間也都是慢慢地逐步推移的。身為作家,他也用許多文學的,第一人稱的角度去寫出了教育現況的細節,我認為這些都可以滋養,以及豐富我原先電影的想法。」
「其實重點還是這一位老師,他在設定上有一點點特別,包括他與同學之間的緊張關係,有時候有些令人同情的地方,有時候又有一些需要反省的部分。我覺得在書裡的部分,都剖析得相當精采。」
聞:「什麼時候決定讓原著作者當男主角,是他自己要求的嗎?(微笑)」
羅:「這個決定其實很快,對於我來說,電影需要找非職業演員來演,我剛剛就有提到說書裡面的老師,其實本來就是有一點點特別。所以我認為有找到一模一樣的老師有點困難,二話不說便找了原著作者來演。」
「另外一點是作者本身就很喜歡實驗與冒險,像他曾經當過龐克樂團的主唱,足球員,寫過幾本小說,還有在《花花公子》寫過影評,所以他認為可以在演戲上作嘗試。」
聞:「劇中的小演員們是怎麼挑選的呢?有經過長久的排練嗎?」
羅:「主要拍攝期是去年暑假,我們選擇在黃威就讀的學校開拍。前前後後一共拍了六個月才結束,每天的拍攝時間則有四小時左右。」
「其實沒什麼選角,我們是採取報名的方式,以13-15歲的青少年為主,我們總共徵了50個人,但後來留下來到最後的只有25名學生,也就是我們在電影裡面所看到的那25名學生。」
聞:「那麼老師的部分呢?」
羅:「老師也是以當地學校的老師為主,拍攝期因為在暑假,所以他們都是犧牲了他們的暑假來拍攝的。他們的加入,也貢獻了不少珍貴的經驗。」
聞:「我們都有看到電影裡面的攝影方式相當精采,是用多機攝影的方式去拍的嗎?」
羅:「這部片跟以往拍片的拍攝技法比較不一樣,對我而言,我希望能拍出校園裡面的活力。所以我用了三台攝影機來拍攝教室裡面,學生與老師的互動,一台拍攝老師,一台拍攝學生,最後一台則是用來捕捉一些突發狀況的鏡頭。」
「這其實不是我第一次這樣做,我的第一部短片也是拍青少年,也是用像【我和我的小鬼們】一樣的類似手法,以即興的方式去迎接各種突發狀況,而採用這種比較活潑的拍攝技法。」
聞:「那麼三台攝影機,處理上會有什麼樣的困難呢?」
羅:「跟大家分享一下,當初的拍攝場景教室其實很狹小,大家想想一下,裡面要容納25名學生,許許多多的桌椅,還要容納攝影師、打板小妹、副導、音效師、三台監看機以及我,但我們還是盡力塞下了所有的空間。在每場戲拍完後,我會一次觀看三台攝影機,邊看邊想剪接的感覺,以求找出最好的鏡頭。看完之後我再去找剪接師,跟他研究怎麼剪接,才能呈現我所表達的效果。」
聞:「我另外還有一個問題,演員扮演的角色跟他們的本性類似嗎?」
羅:「由於有一年時間的準備,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創造角色。有些人跟他們的本性是接近的,像裡面愛看《理想國》的捲髮女孩,她原本就是這樣活潑。不過像是問題學生蘇里曼,其實他是非常害羞、拘瑾且有禮的,跟電影的角色完全不同。」
「跟不同演員有不同的合作方式,像片中亞瑟曾在電影裡面,對他的穿衣風格發表了一些意見。那些意見就是從他先前在演員休息室所提到的,我們覺得很有趣,就拿來用在電影上了。」
「在劇本裡的華裔男孩其實是安靜且保守的,不過黃威其實很活潑,所以我們用了一段時間跟他交談劇中的角色應該是怎樣的。黃威也非常地認同,我們便在這樣愉快的狀況下開始拍攝。」
熱情之外的另一面,神秘深邃的羅宏康特
聞:「現在我們請觀眾發問,多多提出對於電影的想法喔。」
觀眾1:「請問導演,一開始的時候,男主角走進學校。之後直到電影拍完為止,男主角都再也沒有走出來,想請問導演說,這是代表說,我們都是被關在學校裡面,還是鼓勵我們應該要衝破學校圍牆呢?謝謝」
羅:「電影中所有的場景都在學校,這樣的選擇是因為,我們都不怎麼了解學校,都不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。但其實學校裡頭的世界是社會的根本,社會許多的事件肇因都是從學校開始的,我認為校園裡面的生活很複雜,所以選擇在學校拍攝。」
「而且在學校裡面沒有單純地好壞之分,學校是一個場域,甚至可以是一個民主發聲的地方。」
「這不是一部紀錄片,雖然劇本不完整,不過仍有一個基本設定,所有的片段都經過我們的選擇。其實文學課不一定要講文學,重要的是「討論」,整部電影其實都是圍繞著「討論」的主題作為發展。」
觀眾2:「裡面有一場戲,是坐在後面的小男生因為筆壞掉,而導致滿手都是墨水,這邊在楚浮的【四百擊】也出現過,想請問導演有想要致敬的念頭嗎?謝謝。」
羅:「拍攝電影的過程中,出現與題材類似的電影中,完全不類似的鏡頭其實很難。並不是有致敬的念頭,只是我想拍出一些突發狀況的鏡頭,所以就設計了這個橋段。」
觀眾3:「請問導演,法國的學校人數都這麼少嗎?因為電影只有定焦在一個特定班級上,每個老師都只有討論同一個班級。還有學生們似乎比較溫和,都不會講黃色笑話。謝謝。」
羅:「法國的學校人數其實並不少,一個中學至少有550-600人左右。而我們在拍攝電影中,還是最希望能拍出師生之間的互動,學生在課堂之後,對於每個老師的批評一定是存在的,只是那比較不是我們的重點。」
觀眾4:「請問導演,電影最後的一個鏡頭有拍攝空蕩蕩的鏡頭,有什麼特別涵意嗎?謝謝。」
羅:「我們是以一個古典三幕劇的拍法來拍,第一幕是老師與學生登場,第二幕則是問題的產生,第三幕則是結尾,表示空闊的意象。所以拍攝了一幕空蕩蕩的教室,便是提到說舊的班級離開時,等到明年新的班級到來,一樣會有歡笑的時刻,一樣有緊張的時刻,也一樣有新的問題產生,而成為了一個循環。」
聞:「裡面有個很震撼的畫面,有個黑人女學生跟老師說,她什麼都沒學到。這讓我想起電影每次只要照到這名女孩,便以很安靜的,很無神的方式坐在那邊,請問這樣的表演方式也是導演建議的嗎?」
羅:「其實沒錯,我想表現學校這樣的場域,其實對每一個學生都不一定有用,像是片中被退學的學生蘇里曼,以及這一位什麼都沒學到的黑人女孩。他們並沒有錯,只是學校教育不適合他們,讓他們適應不良而已。」
觀眾5:「想問導演兩個問題,第一個問題是想請問導演,會以偷偷拍攝的方式,來拍攝這群學生私下的動作嗎?第二個問題是請問電影裡面的華裔學生,後來的發展怎麼樣了呢?」
羅:「先回答第一個問題,其實我不會以偷偷開機的方式,在不告知演員的情況下就開拍。不過我會每一天開工之前,先跟每個演員溝通好,告知他們今天一定要講到哪些句子,銜接哪些劇情,讓他們基本的模式定型之後。在課堂上遇到各種狀況時,就讓他們以角色的原型為主,做出精采的即興演出。」
「每次拍完一場戲之後,我都會跟演員說,哪些句子不錯可以再講,哪些句子我認為不是太恰當。等到拍第二次就可以拍出更好的效果,我覺得在每次拍攝的過程中,演員的表現都非常好,到最後都能拍出細膩的感覺。」
「關於華裔小男孩的非法移民設定,這部分我是想要拍出學校的體制之外,其實有很多是學校所無法干涉的。而華裔小男孩最後的結果為何,其實我沒有拍出一個完整的結論,不過在電影最後的足球賽,華裔小男孩也很開心地下去踢足球,就代表著非法移民事件,應該是已經有一個良好的結果。」
聞:「今天非常地謝謝導演,由於時間的不足,可以請導演最後幫我們說幾句話作結嗎?」
羅:「謝謝大家,我也很開心能來到這裡跟大家互動。拍這部電影時很高興能跟世界的各民族合作,以及做熱切的互動,這樣的經驗非常珍貴,謝謝大家來看這部片。」
聞:「今天的導演講堂就在這裡劃下句點,謝謝大家的參與,也謝謝導演拍出了這麼一部好電影。」
羅宏康特於導演講座後與影迷合影簽名,為週日簽名會暖身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