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野火到細雪

日本百變巨匠市川崑

1915.11.202008.2.13

文/聞天祥

 

上世紀的五O年代是日本電影在國際影壇發光發熱的黃金時代。黑澤明(1910-1998)的【羅生門】,率先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奪下金獅,奧斯卡隨後錦上添花;溝口健二(1898-1956)則憑【西鶴一代女】、【雨夜物語】、【山椒大夫】三抱銀獅,並成為法國《電影筆記》熱烈擁戴的「作者」;風潮所及,衣笠貞之助(1896-1982)的【地獄門】、稻垣浩(1905-1980)的【車伕松五郎】也都在坎城、威尼斯掄元。市川崑(1915-2008)可說是站在這個鋒頭上的受惠者之一,1956年他以【緬甸的豎琴】獲頒威尼斯影展聖喬治獎(註1),1960年則在風起雲湧的坎城與安東尼奧尼(Michelangelo Antonioni)共擁評審團大獎(註2),國際名聲因而鵲起。

 

       但如果斷定市川崑的電影事業是從一九五O年代起步,那就大錯就錯了。早在1933年他就進入J.O.公司從事動畫工作,2005台灣動畫影展還曾放映過他1936年的黑白短片【新說堅硬的山】。他也導過被美國佔領軍禁演的木偶動畫【娘道成寺】(1946)。1947年後才轉拍真人演出電影,類型主要是通俗劇和諷刺喜劇、甚至包括漫畫改編電影,其中不少賣座鼎盛,卻是我們非常陌生的一段。事實上,在【緬甸的豎琴】之前,市川崑雖有「崑.考克多」(註3)的外號,也有不少廣受歡迎的作品,但19461955這十年間所拍的二十多部影片,卻從未被權威的「電影旬報」選為年度十大。因此,市川崑不僅在五O年代中葉後才在國際竄起,也在這個時候才真正被日本嚴肅看待,進入他創作生涯的第一個高峰。所以我們不必意外大多數市川崑回顧展幾乎都把重點擺在五O年代中期到六O年代中期這段時間。

 

讓市川崑揚威國際的首部名片【緬甸的豎琴】(1956),描述精通音律、生性善良的日本士兵水島(安井昌二 飾)在緬甸失蹤,原來在他前往與部隊會合的途中,被觸目所及的日軍白骨所震撼,於是決心出家,發願走遍戰場,埋葬所有日軍。本片的廣受矚目,除了人道主義的戰爭反省外(儘管故意不觸及日本軍國主義的殺戮行徑),市川崑獨到的構圖與光影設計,更彰顯了他在影像上的才華。然而,囿於當時環境資源,本片係以黑白呈現,且大部分場景都在日本拍攝,市川崑只能以文字強調「緬甸的土地和岩石是紅的」,這讓他在1985年以同樣劇本,重拍了新版彩色的【緬甸的豎琴】,對舊版部分語焉不詳的細節,作了一番補充。

 

有趣的是,與舊版【緬甸的豎琴】同年,市川崑另一部電影【處刑的房間】(1956)在「太陽族」風暴下,於日本引發了更大的爭議與迴響。「太陽族」是石原慎太郎小說所掀起的文學潮流,迅速在電影圈發酵,光是1956年就有三部賣座的「太陽族電影」接連上映,包括古川卓巳導演的【太陽的季節】、市川崑【處刑的房間】和中平康的【瘋狂的果實】。這些故事的主人翁們都成長於戰後的中產階級家庭,雖然沒有生活經濟上的困難,卻轉以浪蕩、暴力的方式,宣洩他們對社會、上一代的不滿,這樣的青年群體被統稱爲「太陽族」。

 

 

表面上彷彿是部跟風之作的【處刑的房間】,當年因為男主角(川口浩 飾)下藥迷姦心儀的女學生(若尾文子 飾)的情節,加上最後長時間描繪刑求的段落,成為衛道團體攻擊的目標。不過現在來看,不僅尺度不再是問題,還突顯了本片對社會現象的細膩描繪;例如影片在青年熱烈助陣場面後,立刻轉向主角父親忍著胃痛在烈日下拜訪銀行客戶的身影,以及母親百般無聊而被踐踏的家庭身份,一方面展現了親子的代溝,一方面也藉由這條家庭副線,間接討論太陽族心態與反抗的原由;此外,電影後段女主角愛上迷姦她的男孩、男主角近似炫耀地領受同伴的凌辱,以及女主角最後愛恨交織的一刀,無疑對「幹自己想幹的事」的「太陽族」信條,提供了較為曲折複雜的觀點。

 

【處刑的房間】這類扭曲道德偏差行為的觀察,也延續到【炎上】(1958)和【鍵】(1959)。這幾部作品的編劇除了市川崑的妻子和田夏十(1920-1983)外,也包括了長谷部慶次。其中【炎上】改編自三島由紀夫的小說《金閣寺》,但為了寺方觀感,不僅在片頭字幕強調人物情節純屬虛構,也故意把片中的寺名改叫「驟閣寺」。原著裡的主角是個嚴重口吃且形貌醜陋的小和尚,但市川崑卻執意由時代劇(古裝片)美男子市川雷藏演出此角,似乎想藉此增加觀眾認同。此外,電影也更改了結局與架構,影片頭尾相扣,呈現一個封閉式的結構,主人翁也不再是點燃一根煙後,決定繼續活下去,而是在押運途中,跳火車身亡。少了點瘋狂怪誕,卻多了些憂鬱感傷。

 

金閣寺之美與其說在於具像,不如說是主角的想像,而這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字極難改編的原因之一。市川崑的【炎上】以強調主角對金閣寺的執著崇拜,來與他在現實發現的醜陋互相衝突,合理他的行為,並同時請出攝影大師宮川一夫掌鏡,企圖在視覺上也展現美醜愛恨的對比。雖然文字那種幻想性的美感實難直接呈現,但最後透過主角眼中望去,金閣寺燒毀之際那漫天飛舞有如金沙的火花,還是相當懾人的,讓【炎上】的男主角市川雷藏、攝影宮川一夫以及飾演住持的中村鴈治郎都得到獎項的肯定,而電影也名列「電影旬報」年度十大電影第四名。

 

【鍵】電影背離原著的程度,相較於【炎上】有過之而無不及。這部改編自谷崎潤一郎晚年備受爭議情色文學的作品,摒棄了原著透過日記貫穿的手法,逃離文字掌控的蹊徑,刻劃丈夫、妻子、女兒和其男友等四人,透過性慾彼此利用的錯綜關係。片中年邁而在性愛上有心無力的丈夫(中村鴈治郎 飾),慫恿年輕醫生(仲代達史 飾)追求妻子(京町子 飾),藉此激發自己妒意獲得快感,到頭來卻意外中風,讓妻子肆無忌憚放縱激情。這般光景,令愛慕英俊醫生已久的女兒不是滋味,倒是作母親的希望情人能和女兒結婚,如此一來就可以變相廝守。奈何老人過世後並沒留下多少油水,也讓別有所圖的年輕醫生感到失望。

 

市川崑利用「性」來看人的空虛,又透過旁觀的老女傭一角提出批判,諷刺地安排女傭最後做出道德制裁,毒殺剩下的三人。隨後,警方根據太太的日記內容解讀,無論老傭如何認罪,都咬定三人乃自殺而死,讓電影染上了一股荒謬的氣息。【鍵】雖然在坎城、金球獎都大有斬獲,也被「電影旬報」選為年度十大影片第九名,但排名卻落後市川崑同年完成的另一部作品【野火】(十大第二名),多少反映了國內與國際觀點的差異,以及文學改編電影的永恆爭論。

 

【野火】很適合拿來與【緬甸的豎琴】對照,雖然同樣以二次大戰在異國戰場如強弩之末的日本殘兵為題材,表現手法卻有所差異。片中被部隊和醫院當人球推來推去的男主角田村(船越英二 飾),開場就被一心攆走他的班長訓話,而市川崑的幽默感詭異地在此時,以愈來愈靠近班長那張嘴的鏡頭變化展現。隨後,瘦如柴的主角從頭到尾蓬首垢面在叢林逃難,體驗人性尊嚴維持的困難,他以為自己不吃人肉,卻依舊躲不開殺人的結局,那跟吃人又有何異?片中當一個同伴無力地舉起左手說「到時你可以吃這裡!」時,獨到的構圖讓這句彷如天外飛來的話,染上了一種黑色幽默。【野火】不像【緬甸的豎琴】把主題說得那麼「明」,而是以一種時急時緩的節奏,跟著主角的步伐前進,但控訴戰爭的弦外之音倒是可以強烈感受到的。

 

市川崑此生唯二被「電影旬報」選為年度最佳影片的作品也在此時問世,分別是1960年的【弟弟】和1962年的【我兩歲】。和前述作品一樣,這兩片也是文學改編,但風格截然不同。描寫個人與家庭之間衝突及融合的【弟弟】,塑造了一個略嫌冷淡的父親和難以親近的繼母,突顯了勤奮持家、無怨無悔的姊姊(岸惠子 飾)和老是橫衝直撞、問題不斷的弟弟(川口浩 飾)之間的感情。後來弟弟病重,姊姊先穿嫁裳讓他欣賞,還有為了看顧病危的弟弟把兩人手腕用帶子繫住的描寫,成功地達成煽情任務;最後弟弟病逝,精神與體力都崩潰的姊姊忍不住昏倒,但醒來後卻又立刻綁上圍裙準備忙碌,電影嘎然而止的安排與設計,看似突兀,卻說明了生活並沒因此停頓的現實,也讓角色的性格更為立體鮮明。這部刻劃家庭手足與日常生活的作品,刻意以一種近乎單色調的方式呈現,獲得當年坎城影展技術大獎的特別表揚(註4)。

 

【我兩歲】雖然也寫家庭,但描繪的是初生兒帶來的喜悅與煩惱,影片不時以幼兒的角度切入,提出一種小大人式的議論,呈現幼兒眼中所見的主觀世界,甚至加入動畫揣摩他對月亮的想像。另外,也客觀地描寫剛為人父母者的甘苦,以及決定三代同堂後滋生的教養衝突,雖然蘊含各種對社會的深刻論述,但全片仍傾向高調明亮,甚至帶有大量喜劇性自白。

 

1963年,市川崑照樣一年推出兩部一百八十度轉變的電影。包括了重拍長谷川一夫分飾兩角、描寫劍術過人的男旦為父母報仇卻失去自我的【雪之丞變化】,以及石原裕次郎主演、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【獨渡太平洋】。前者藉高反差打光隱喻善惡掙扎的手法,令人津津樂道;後者則獲得電影旬報年度第四名的肯定。

 

市川崑作品的質與量,在此時可說達到了高峰,也難怪【東京奧運會】(1965)的紀錄片會由他掌舵。這部影片應是蘭妮萊芬斯坦(Leni Riefenstahl)在納粹時期極盡權勢完成的【奧林匹亞】(Olympia1938)後,最知名的奧運紀錄片。不同於【奧林匹亞】近乎法西斯地歌頌著完美與強大,【東京奧運會】除了流水帳的賽事結果外,最特別的是他對競賽中身體、表情的捕捉,以及獎牌光輝之外的失敗者傷痕。諷刺的是這部紀錄片在今天被推崇的部分,卻是當時委任官方最不滿的地方,幸好【東京奧運會】不僅有世界性的名聲和「電影旬報」年度第二名的藝術肯定,在日本票房也賣了個滿堂彩,對市川崑的堅持,形成最大的助力。

 

 

幾乎跨足了所以類型後,市川崑也遇到了瓶頸。19661975年間,僅有【股旅】(1973)擠入年度十大。除了本身創作力的衰竭與後起之秀急起直追外,應該也和他把部分重心移往電視發展有關。但是在1976年,他又開創了一波潮流,這回是和角川合作,把推理小說大師橫溝正史的【犬神家一族】搬上大銀幕,創造了「金田一耕助」系列在大銀幕上的生命。【犬神家一族】透過實業家遺囑對繼承方式奇異指定衍生出的連環謀殺案,直指牽連三代的愛恨情仇,以及一連串「可怕的偶然」如何成為驗證人心的關鍵。本片在當年日本叫好叫座,影響所及,讓市川崑個人又連續導了四部「金田一」系列,包括【惡魔的手毬歌】(1977)、【獄門島】(1977)、【女王蜂】(1978)、【醫院斜坡上自縊之家】(1979)等。2006年他重拍了【犬神家一族】,還執意要三十年前扮演金田一的愛將石坂浩二再作馮婦,搭配大堆頭明星,重啟推理之門。不過紀念意義大過一切,眾明星的會串也成了一回向大導演與名作的「致敬」儀式,而這竟然也真的成為市川崑的最後一部電影。

 

O年代的市川崑雖然持續走著文學改編之路,但選材則傾向名家筆下的女性故事,例如川端康成的【古都】(1980)、谷崎潤一郎的【細雪】(1983)、宇野千代的【阿嫺】(1984)、以及民間傳說而來的【鶴】(1988)等,無不在視覺上精心雕琢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【細雪】。不僅幕前幕後陣容堅強,其一絲不苟的程度,對片中和服、美食、方言、人形製作及彈奏古琴等細節,都請來專家提供或指導。作為東寶公司50週年紀念大作,排場驚人之餘,也精緻細膩至極。不同於小說,電影將時空緊縮成一年,透過垂櫻到飄雪的四季景觀,描寫昔日豪門四姊妹的個性與變遷,岸惠子、佐久間良子、吉永小百合、古手川佑子可謂各具風情、也各擅勝場,難怪市川崑在開場的外景鏡頭後,即以多個臉部特寫來介紹她們,而不切室內景;男演員雖為陪襯,但排場也不可小覷,隔年即以【葬禮】成為新銳導演的伊丹十三扮演大姊夫,而石坂浩二飾演溫文儒雅的二姊夫,最後的眼淚不僅道出他對小姨子吉永小百合的傾慕,也是對昔日情景不再復得的哀悼。市川崑小心翼翼如刺繡般鉤出本片紋理的作工態度,像是對逝去的精緻文化的深情回眸。

 

O年代後,市川崑的產量大幅減少,最重要的作品應是在1994年東京影展獲得評審圖特別獎的【四十七人刺客】,他以新角度重看日人耳熟能詳的「忠臣藏」傳說,除了一班武士繼續為主復仇,忍辱苦候一年九個月,也加強了刺客首腦大石良雄(高倉健 飾)與不同女性(宮澤里惠、黑木瞳、淺丘琉璃子)的情感關連,以及他和對手色部(中井貴一 飾)的心理戰。注重視覺效果的市川崑自然對服飾、器皿、外景到最後血戰的宅院,多所關注。可惜這部在台灣少數上過院線的市川作品,並沒在本地得到多大迴響,就像他重拾「金田一」系列的【八墓村】(1996),恐怕也是因為主演的豐川悅司當時在台灣的知名度而得以上映的吧!

 

從表面數字上看來,市川崑不僅多產,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改編文學而來,但與其說他是文學的忠僕,不如說他的野心(也是成就)就是挑戰把文字(學)給視覺化的可能。其實,當中有的並非市川崑主動嘗試,而是受雇片廠聽令而做,你也很難從大堆頭的改編工程中(時代從古到今並橫跨各種類型)找出市川崑一貫的思想體系,因此誠如馬克斯泰西埃(Max Tessier)所言,像市川崑這樣有意思的導演,就因為這樣而被生命力旺盛、但限制性也大的「作者策略」(作者論)排斥在外了。

 

而我認為市川崑的成就與侷限,其實正是一體兩面,每當他替手上書本尋找合適的視覺呈現方式時,他對其內在主題的體悟高下和形式美的專注,不但主導了電影最後的樣貌,也決定了影片的成敗。然而這些爭論也常受到評論者對文學、電影不同情感的牽動而影響,難以蓋棺論定。就像被馬克斯泰西埃斥為平庸的偵探片,卻啟發了岩井俊二(【情書】、【花與愛麗絲】)。市川崑的某些作品隨時間淘洗,確實光華已褪;但對他創作的年代與觀者而言,卻又影響深遠。

 

此時不由想起市川崑在台灣最後一部映演的電影【夢十夜】的「第二夜:悟道」(註5),市川崑再度替小說改頭換面,為夏目漱石的故事加油添醋,讓老僧最後對著無法悟道也下不了手切腹的武士說:「如此已足矣。」彷彿也是對自身畢生電影之路的註腳啊!

 

 

1:聖喬治獎(San Giorgio Prize)僅在1956-1967年間頒發,旨在鼓勵對文化發展、和平理念具有貢獻的藝術作品,【緬甸的豎琴】為第一屆得主。而本屆金獅獎從缺,據聞是因為雷尼克萊曼(René Clément)的【酒店】(Gervaise)和市川崑的【緬甸的豎琴】票數相同、相持不下的決定。

 

21960年坎城影展結果,費里尼(Federico Fellini)的【生活的甜蜜】(La Dolce vita)拿下金棕櫚獎,安東尼奧尼(Michelangelo Antonioni)的【情事】(L'Avventura)和市川崑的【鍵】並列評審團大獎。柏格曼(Ingmar Bergman)的【處女之泉】(The Virgin Spring)和布紐爾(Luis Buñuel)的【年輕人】(The Young One)則只獲得非正式的「特別表揚」(Special Mention)。李翰祥的【倩女幽魂】也在競賽之列。

 

3:佐藤忠男在「日本電影的巨匠們」(廖祥雄譯,志文出版)提到,市川崑在新進導演時代有「天才兒童」、「崑.考克多」的外號。後者來自法國詩人、劇作家、導演尚考克多(Jean Cocteau1889-1963),以多才多藝及實驗精神著名。

 

41961年坎城影展並沒頒發正式的技術大獎(Technical Grand Prize),而以「特別表揚」的方式一次鼓勵四部影片,除了市川崑的【弟弟】,還包括蘇聯女導演宋彩娃(Yuliya Solntseva)的【烽火連年】(Chronicle of Flaming Years),西德短片【Folkwangschulen】和西班牙紀錄片【Fuego en Castilla】。

 

5:台灣在2007105先上映了市川崑的最後一部作品【犬神家一族】,1012日才上映他和其他十位導演合拍的【夢十夜】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GHFF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